在鼓楼区萨家湾居民小区的一条弄堂里,一家烟酒店的门前打出“高价回收烟酒”的广告。笔者声称要出让一条“玉溪”、一条“中华”。店主报出价格:“中华200元,玉溪180元。赶紧拿过来,只要不是‘水货’,价格还可以适当上扬一点,交个朋友嘛。”
笔者又暗访了附近几家回收店(摊),基本就是这个价格标准,店主回收一条烟再转手卖出去,净赚50至100元不成问题。看来,高价回收烟酒大有“钱图”,难怪众商贩趋之若鹜了。
一位老兄姓张,干这一行当已经两三年。据他讲,卖烟人和收烟人之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:收烟人不打探卖烟人的底细,彼此面熟,像老朋友一样,但卖烟人姓啥,家住何处,在哪里工作一概不知也从来不问。
说话间,过来一辆黑色轿车,车中一个中年妇女递过来两只方便袋,十来瓶名酒十几条名烟,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后,小车“哧溜”一声就开跑了。“张老兄”得意地说:“是老客户。光这一次,我净赚‘一匹马’(1000元)!”
“张老兄”拍拍笔者的肩头说:“这里头学问大着呢,学好了不愁赚不到大钱。春节过后这种生意特红火,要想干抓紧……”
(《人民政协报》4.10志民文)